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金融行业】海外银行业地方中小行结构变化镜鉴——A股上市

发布时间: 2023-12-10 次浏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金融行业】海外银行业地方中小行结构变化镜鉴——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2023年三季报综述年以来,我国国有大行的行业集中度提升、业务逐步下沉,地方中小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加大。叠加自身经营指标压力,地方中小银行已进入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整合期。而从海外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低利率环境或风险事件出现时,银行业也将出现兼并整合期,但不同国家银行业整合情况和节奏存在差异。具体来看:

  第一,德国银行业兼并整合过程较为缓和,近20年来机构数量平缓下降,未受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事件影响而出现银行倒闭潮,其经验在于:一是有赖于德国银行业差异化分层经营的结构设计,储蓄银行、信用社在坚守服务本地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监管政策保护,避免遭遇过度竞争环境。二是储蓄银行、信用社等分别形成了成体系化的银行组织,同一类型的机构“守望相助”,并购或风险处置活动多在同一类型银行下进行。三是德国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在银行风险事件发生时期,通过地方政府持股的州立银行向出险银行提供帮助,以保证整体金融稳定。四是整合后的银行进行市场化调整、减少机构冗余,降本增效的同时防止过度竞争。

  第二,美国银行业往往在遭遇重大风险事件冲击时,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机构风险出清与行业整合。一是美国银行业的兼并重组多发生在重大风险事件出现后。风险处置方式中市场化的购买和债务承接占比已超过90%,减少了监管部门的处置成本。二是新发银行牌照和常规化的市场兼并重组同时进行,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渠道较为畅通。三是由于不同类型银行所受监管规则相对统一,因此常规化的银行并购不受银行类型、跨地区限制。

  第三,日本银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曾采取“护送船队”的兼并策略,但并未有效处置问题银行,反而增大了此后行业风险与处置成本。一是在风险上行时期,日本政府要求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大型银行接管和兼并出险的中小银行,仅少量处置难度较高的银行倒闭破产。大型银行兼并重组后也并未治标化解存量不良、防止增量不良出现,这导致高风险机构的问题蔓延至收购方大型银行。二是银行业资产质量问题爆发后,银行机构市场化倒闭数量迅速,日本政府为处置银行业机构倒闭问题付出大量成本。1998-2000年间,日本政府处置破产银行的消化分别占当年日本GDP的1%、1.13%、1.12%。

  从德美日银行业整合的趋势总结来看:一是在通过兼并收购处置风险机构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及时掌握并处置银行体系的存量风险,防范隐匿并放大风险。二是发挥地方政府、省联社等对于地方金融机构的资源整合作用,有序开展行业整合,防止区域金融体系结构变动对地方经济的不良影响。三是完成并购重组后,银行体系应进一步整合存量资源,防止过度竞争。四是整合银行业多种类型的金融资源,常规情况下实行行业市场化并购,允许跨银行类型的并购情形。

  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2023年三季报综述:(1)从盈利指标来看,营收、净利润增速较2023年上半年继续回落,拨备前利润平均同比增速为负,银行通过释放拨备回补利润。(2)从资产增速来看,资产同比增速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商行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农商行增速较6月末有所回落。(3)从负债结构来看,存款占比高位小幅增长。(4)从净息差来看,净息差环比持续收窄,地方中小行成本率趋于企稳,但生息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快于六大行。(5)从资产质量来看,不良等指标环比小幅改善。(6)从资本指标量来看,资本充足率指标企稳,上市城商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高于农商行。

  近年我国地方中小银行整体经营疲弱。在行业集中度方面,国有大行集中度提升,其业务的下沉在一定程度上与地方中小银行传统经营空间出现重叠和竞争。在盈利方面,地方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净息差下降较快,截至2023年9月末,城商行净息差仅1.6%,已处于历史低位。在分业经营的前提下,过低的息差水平将影响我国地方中小银行持续经营。从海外发达国家长期银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在低利率、低息差环境的影响下,银行业盈利能力将下滑,地方中小银行进入兼并整合持续期。

  本文具体分析历史上德国、美国、日本银行业格局变化情况,并总结趋势变化。同时,本文基于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2023年三季报披露的业务经营数据及财务指标,本文还分析了2023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整体经营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15日,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共27家。其中,城商行17家(以下简称“A股上市城商行”),农商行10家(以下简称“A股上市农商行”)。

  近年我国国有大行集中度提升,逐步下沉争夺优质客户。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增加。从行业总资产的分布结构来看,2023年9月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结构占比分别为41.56%、17 %、13.49%、13.49%,分别较2021年末增加2.3、减少1.13、增加0.15、减少0.02个百分点。从总资产构成来看,近两年国有大行占比提升加快,国有大行通过资金价格优势及规模优势下沉“掐尖”、“挖跟”,不同类型银行之间业务竞争激烈。从银行机构数量结构来看,近两年城商行数量下降,新增农商行数量减缓,2023年6月末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城商行、农商行数量分别为125家、1609家,较2021年末分别减少3家,增加13家。

  在此背景下,部分地方中小银行自身经营能力趋弱,地方中小银行进行存量整合的驱动力进一步提升,以期形成合力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在各类型银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部分地方中小银行经营能力趋弱,依靠正常经营所获取的利润从而内源性补充资本的能力不足。为增加地方中小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并提升地方金融资源使用效率,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相对更偏向支持当地头部城商行补充资本,并将其作为盘活和集聚地方金融资源的平台,以其为核心开展当地中小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考虑到2023年10月31号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的目标,预计未来地方中小银行新进准入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存量机构的整合或进一步加快。

  从海外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格局变化趋势来看,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或在风险事件爆发时,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将出现下降,行业整体迎来兼并整合期,但不同国家的银行业整合节奏存在差异。以下我们具体分析德国、美国、日本等国近年出现的银行业格局变化趋势。

  德国广义银行业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盈利能力逐步下降,驱动行业进行整合。虽然德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但在低利率环境下,其银行业经营难度也逐步加大,近年来其广义银行业(含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政策性银行等机构)净息差已处于近20年来的低水平。2022年,德国的大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州立银行净息差分别为0.67%、1.47%、1.53%、0.63%。我们在2023年10月发布的报告《德国银行业如何应对长期低利率与低息差?》中曾分析,长期低息差环境导致德国银行业成“薄利”行业,德国广义银行业整体的ROE水平近三十年来逐步走低,在2-4%左右的区间内波动下行[1]。

  德国广义银行业的兼并整合过程较为缓和,近20年以来机构数量以平均每年较为缓和的速度逐步减少,未受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事件影响而出现银行倒闭潮。2023年9月末,德国广义银行业中大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机构数量分别为3、131、354、711家,分别较2000年末减少1、69、208、1081家,机构数量的年均降幅分别为0.9%、1.8%、2%、3.9%。2023年9月末,德国广义银行业中大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机构平均资产规模分别为8600亿、153亿、44亿和16亿欧元,分别较2000年末前分别增加了6175亿、122亿、27亿和13亿欧元;年平均增速分别为6.7%、7.8%、4.2%和7.7%。与此对比,德国广义银行业总资产的年平均增速为2.6%。

  德国地方中小银行能缓和地进行整合,并极少出现破产等风险处置问题,主要有赖于德国银行业差异化分层经营的结构设计、地方中小银行体系间的相互支持、德国政府对中小银行的有力支持等方面。

  一是德国银行业差异化分层经营的结构设计。德国的储蓄银行、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银行坚守服务本地经济和居民的普惠责任。对应的,监管规定适当的支持储蓄银行、储蓄在当地区域内的竞争力,防止银行间过度竞争。这保证了储蓄银行、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仍保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增强了本身风险抵御能力。

  二是德国储蓄银行、信用社分别形成了体系化的银行组织,同类型的机构“守望相助”,并购或风险处置活动多在同一类型银行下进行。根据我们2023年5月发布的报告《德国合作性银行体系考察》[2]中的梳理,德国国家合作性银行(信用社)协会(BVR)从1934年开展特殊存款保险机制。相关机制不仅仅保护储户的存款,还确保旗下合作性银行避免陷入财政困难的境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合作性银行网络内少数银行如德国医生和药剂师合作性银行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并引发了存款保险机制的启动。

  此外,德国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在地方中小银行风险事件发生时,通过地方政府持股的州立银行(Landesbank)向出险银行提供帮助。

  整合后的银行进行市场化调整,减少机构冗余,提升效率的同时持续防止过度竞争。德国广义银行业机构的整合伴随着对分支机构的优化调整。2005-2022年间,德国广义银行业的大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储蓄社的总体分支机构数量年平均降幅分别为2.6%、2.3%,其数量的下降趋势与机构法人数量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

  美国银行业在遭遇重大风险事件时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会出现较为集中的风险处置下的机构出清。从美国商业银行整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储贷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中银行机构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风险事件平息后机构数量的降幅逐渐缩小。截至2022年末,美国共有4136家商业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起,银行数量的年平均降幅在2.8%,其中在储贷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银行数量的年减少幅度分别最高达到4.9%和4.8%。

  近年来,美国银行业的机构风险处置方式中,市场化的购买和债务承接占比逐步提升,减少了监管部门的处置成本。从处置出险银行的方式来看,在1980-2000年间的处置事件中,通过购买和承担债务的方式进行市场化处理的处置事件占比约58%,而在2008-2014年间该占比提升至96%。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般同时开展新发银行牌照和常规化的兼并重组活动,从而畅通了银行市场化进入和退出的渠道。一方面,美国监管部门持续新发放商业银行牌照,2018-2022年,美国监管部门共新发放50张商业银行牌照,每年分别有7、13、7、9、14家新银行设立。另一方面,银行间的并购重组持续进行,自2008-2022年,平均每年有203家银行被合并。

  美国银行业常规化的并购活动往往跨银行类型、跨州进行。从美国商业银行2018-2022年披露的银行并购活动来看,在州级银行间、州级银行与国民银行间以及国民银行、州级银行与信用社间的并购活动占比分别为51%、12%、7%。从申请并购活动的银行注册地分布来看,2018-2022年中,近46%的并购活动中,收购方和被收购方银行分属两州。

  在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业先采取“护送船队”策略,利用大银行吸收出险银行。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随着经济增速下滑,日本银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信用风险增大。特别是在利率逐步降低的过程中,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叠加实体企业信用风险不断的上升,银行业的净利差难以覆盖信用损失。这一情况就造成了日本银行业的个体银行不断出险。日本政府则要求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大型银行接管和兼并出险的中小银行。仅允许少量处置难度较高的银行倒闭破产。1992-1996年间,日本银行业倒闭金融机构数量占比不足1%。

  然而,从日本的实践来看,单纯通过“报团取暖”不能长久解决高风险银行问题,甚至可能拖累健康银行。“护送船队”模式下银行无法有效出清风险,叠加经济不景气持续,日本银行业信用风险逐步攀升,日本银行业资产质量问题爆发。日本银行业不良率从1997年4.23%上升至2001年的8.4%。1998年日本国会制定了《金融功能重组的紧急措施法》(即《金融再生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针对这一特殊时期的银行机构破产问题。在1997-2001年时期,日本政府规范银行破产处置程序,银行机构倒闭数量攀升至110家。

  日本政府为处置集中爆发的银行业机构倒闭问题付出大量成本。1992-2002年,存款保险公司的保费已无法覆盖处置出险机构的成本,日本政府不得不动用财政拨款共18.61万亿日元,同时花费6.36万亿日元购买银行的相关资产。1998-2000年间,破产银行处置成本分别占当年日本GDP的1%、1.13%、1.12%。

  结合德国、美国、日本等经济体的经验,未来我国中小银行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的要求下,或将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

  一是在通过兼并收购处置风险机构、盘活金融资产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及时掌握并处置银行体系的存量风险,防范隐匿并放大风险。从日本90年代年“护送船队”的策略来看,监管部门指定经营相对健康的大银行来兼并问题银行或非市场化最优处置策略,若只治标“报团取暖”,而非治本的处置存量不良、防止增量不良生成,反而可能拖累相关大银行。而美国处置高风险机构时采用市场化兼并,在征询潜在买家时,监管部门充分披露高风险机构的经营信息情况。潜在买家在交易前也会进行收益与风险的充分评估,并在交易后针对被收购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司治理、经营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从而能控制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

  二是发挥地方政府、省联社等对于地方金融机构的资源整合作用,有序开展行业整合,防止区域金融体系结构变动对地方经济的不良影响。在德国地方中小银行行业整合过程中,地方中小银行的行业组织以及作为中小银行主要股东的地方政府均积极介入和参与处置过程,既提供了资金,也进行了积极的牵线搭桥,从而起到了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盘活区域金融资源的作用。

  从我国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我国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可主动发挥作用,整合区域内的城商行,以形成地方金融资源的平台。截至2023年6月末,有18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商行数量不超过2家,还有5个省份城商行数量超过10家,省域间城商行机构数量分布相对不均衡。在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的加剧、人口总量逐步下降等因素,部分省份城商行仍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

  另一方面,省联社改制为农商联合银行,完善了股权结构,未来或可以在促进辖内农村金融机构资源整合、风险处置中发挥作用。从德国储蓄银行、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银行整合趋势来看,州立银行(储蓄银行的地方中心银行,由地方政府持股)、储蓄银行及信用社的协会等发挥了维持区域金融稳定、化解金额风险、协调机构兼并整合等作用。随着我国省联社改革的逐步推进,预计各省的农商联合银行等省联社改组后的机构将能在推动当地金融风险处置、农村金融机构整合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是完成并购重组后,银行体系应进一步整合存量资源,防止过度竞争。从德国、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近年行业趋势来看,伴随着机构法人数量的下降,银行体系分支机构数量也在下降。这一趋势也与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吻合,随着金融服务的自动化程度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线下物理网点数量也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银行机构间在兼并重组后也需要整合存量资源,减少在区域内的过度竞争。

  四是整合银行业多种类型的金融资源,常规情况下实行行业市场化并购,允许跨银行类型的并购情形。在德国,不同类型的银行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所受到的监管规则也有一定差异,因此跨银行类型并购门槛较高。而美国的银行业中绝大多数银行均属于商业银行这一大类,银行间所适用的法律和监管规则相对一致。因此,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间进行并购的成本较低,可行性也相对较高,这有利于行业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我国的情况更类似于美国,未来也可以在同类型银行兼并重组的基础上,更多探索跨银行类型、跨地域进行银行兼并重组。

  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较2023年上半年继续回落,拨备前利润平均同比增速为负,银行更多通过释放拨备回补利润。

  从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来看,2023年9月末数据显示地方中小银行盈利表现好于全国性商业银行。2023年9月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8%、-1.8%、8.2%、164.6%。应当指出,农商行净利润同比高增的背景在于其2022年9月末净利润基础相对较低的结果,因此该数据并不意味着农商行净利润出现显著好转。

  从上市城商行、上市农商行盈利表现来看,2023年9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分别为1.9%、-0.9%、9.8%,分别较上年末减少2.6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分别较2023年6月末减少2.4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A股上市农商行营业收入、拨备前利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2%、0.8%、14.1%,分别较上年减少2.1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分别较2023年6月末减少1.6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在延续上半年营收压力的背景下,持续通过释放拨备空间反哺利润。

  一是部分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仍保持近两位数增长。截至2023年9月末,常熟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

  二是部分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负增长。截至2023年9月末,贵阳银行、郑州银行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5.2%、-10.6%,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7%、-19.6%。

  三是部分银行继续释放拨备以提升净利润同比增速。截至2023年9月末,厦门银行营收同比增速为-3.5%,而净利润同比增速则16.1%。

  在营收结构上,2023年9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息收入、中间收入、投资收益平均同比增速均较上年末回落;A股上市农商行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回落,中间收入平均同比增速回升。

  从A股上市城商行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息收入、中间收入、投资收益平均占比分别为74.0%、7.4%、14.4%,同比增速分别为2.7%、-16.5%、13.6%,较上年末分别回落2.7个百分点、14.0个百分点、6.0个百分点。

  从A股上市农商行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上市农商行净利息收入、中间收入、投资收益平均占比分别为79.0%、3.6%、11.6%,同比增速分别为-0.8%、-23.9%、20.1%,其中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较上年末分别回落5.3个百分点、6.0个百分点,中间收入同比负增长趋势趋缓,较上年末上升1.4个百分点。

  从规模增速来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披露,2023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速9.64%,较上年末回落0.55个百分比。在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比增速中,国有大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2023年9月末,国有大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2.48%、11.37%、8.79%、6.68%,分别较上年末减少0.92、增加0.69、减少0.81、减少0.05个百分点。

  从上市中小银行的资产增速来看,A股上市城商行、农商行的平均资产同比增速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商行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农商行增速较6月末有所回落。

  从A股上市城商行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上市城商行资产规模平均同比增速11.7%,与2023年6月末增速持平。宁波银行等7家城商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仍保持在15%及以上。

  从A股上市农商行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上市农商行资产规模平均同比增速11.7%,较2023年6月末增速回落了0.8个百分点。常熟银行、瑞丰银行2家农商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仍保持在15%及以上,分别为15.6%、21.4%。

  如前所述,从A股上市城商行、农商行的信贷、金融投资增速来看,信贷增速回落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但金融投资增速提升。

  从A股上市城商行来看,2023年9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信贷投放、金融投资平均同比增速分别为13.0%、11.7%,分别较2023年6月末减少1.1个百分点,增加0.4个百分点。

  从A股上市农商行来看,2023年9月末,A股上市农商行信贷投放平均同比增速分别为11.2%、19%,分别较2023年6月末减少0.6个百分点,增加0.9个百分点。

  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快于六大行。2023年9月末,估算国有六大行、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A股上市城商行、A股上市农商行三季度年化生息资产率分别为3.64%、4.12%、4.28%、4.02%,分别较二季度环比持平、减少4BP、减少4BP、减少6BP。

  A股上市城商行存款占比在高位小幅提升、A股上市农商行存款占比在高位基本持平。2023年9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A股上市农商行存款占比分别为67.2%、82.1%,较2023年6月末分别提升0.1个百分点、减少0.5个百分点;A股上市城商行、A股上市农商行同业融资(包括同业存单)占比分别为22.9%、11.1%,较2023年6月末分别下降0.9个百分点、提升0.3个百分点。

  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趋势与全国性银行分化,较六大行相比,成本率趋于企稳,预计随着存款挂牌利率新一轮补降,负债成本率将缓慢下行。2023年9月末,估算国有六大行、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A股上市城商行、A股上市农商行三季度年化计息负债率分别为2.04%、2.26%、2.39%、2.19%,较二季度分别环比增加4BP、增加1BP、减少1BP、减少1BP。

  从净息差走势来看,2023年9月末城商行净息差环比收缩,农商行净息差较环比持平。截至2023年9月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66%、1.81%、1.60%、1.89%,较6月末分别收缩1BP、收缩1BP、收缩3BP、持平。

  从A股上市地方中小银行来看,2023年9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平均净息差1.78%,较二季度末收窄3BP;A股上市农商行平均净息差1.9%,较二季度末收窄5BP。

  2023年9月末,城商行不良率较2023年6月末小幅增加,农商行不良率较2023年6月末环比改善。截至2023年9月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7%、 1.30%、1.91%、3.18%,环比变化分别为减少2BP、增加1BP、增加1BP、减少7BP。在拨备覆盖率指标方面,2023年9月末城商行拨备覆盖率186.07%,较2023年6月末小幅增加0.26个百分点;同期农商行拨备覆盖率142.93%,较2023年6月末上升3.47个百分点。

  从上市城商行、上市农商行来看,截至2023年9月末,有2家上市城商行、3家上市农商行不良率或关注类占比较上年末增加超过20BP。

  从资本指标表现来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2023年9月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较6月环比企稳。截至2023年9月末,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10 %、13.22%、12.54%、12.07%,较6月末分别增加0.2、减少0.08、增加0.10、增加0.12个百分点。

  从A股上市城商行、农商行资本指标来看,2023年9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介于7.5%和8.5%之间的上市城商行有4家,比2022年末增加1家。而在上市农商行中,2023年9月末上市农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大于8.5%。

  1.董治;韩晓宇.大而不倒的小银行——德国储蓄银行商业模式分析[J].银行家,2019,(04):52-57.

  4.尹俊伟;谷孝国.日本商业银行破产处置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金融,2023,(02):47-50.

 
友情链接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扫一扫关注bat365中文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Copyright © 2012-2023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琼ICP备202014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