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专访央行原行长: 何为金融强国如何建设金融强国?

发布时间: 2023-11-12 次浏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专访央行原行长: 何为金融强国如何建设金融强国?“我国建设金融强国,不是谋求世界金融霸权,而是为我国争取一个与其经济和金融实力相当的国际金融地位,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促进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表示。

  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是中央首度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何为金融强国,如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就相关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

  认为,金融强国建设要有序推进。还提出了一系列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具体建议,如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金融集团,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

  :金融强国是指一国金融体系的实力和影响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金融强国具备下列基本特征:金融强国必然是经济强国,据专家研究提出,经济强国的一个基本条件是GDP占全球比例至少在5%以上;本国货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其货币政策影响全球;具有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金融集团和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要有稳定的金融法规;要有与金融强国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在同一个时期,全世界会有几个金融强国,其中,最强大的金融强国,成为全球金融霸主。金融霸主及金融强国地位不是永恒不变的,也会发生更替。20世纪40年代,金融霸主由英国转为美国,直到今天。成为金融霸主,首先要有最强的经济实力,但是,并不是有了最强的经济实力,就自然成为金融霸主,还需要历史机遇。在半个世纪内,美国经济实力远超英国,但是,美国并未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促成这一转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走向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把我国建成金融强国已具有一定条件,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给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指出了长远目标,必将对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开放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国将会不断推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一系列重大措施。我国建设金融强国,不是谋求世界金融霸权,而是为我国争取一个与其经济和金融实力相当的国际金融地位,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促进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我建议金融强国建设也可分两步走:从现在起到2035年,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制,为金融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再经过15年努力,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世界金融强国。在上述两个发展阶段,应编制金融强国建设五年规划,提出每五年金融强国建设每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1世纪》: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如何理解建设金融强国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关系?

  :我国的金融强国建设,会遵循全球金融强国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走的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中国特色”表现在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做到“八个坚持”,特别是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1998年前,国有金融企业党的关系由地方党委管理。1998年后,成立国有金融企业系统党委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

  金融企业是经营和管理货币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自主经营,获取适当利润。但是,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切实维护企业和居民合法权益,把为国为民服务放在首位。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防止和纠正资金运行“脱实入虚”。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但仍将保持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国有金融资本在全国金融业中保持主导地位,国有控股大型金融企业实际具有国家信用的地位。

  《21世纪》: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基础。2020年末我国货币供应量(M2)余额218万亿元,如今后10年,每年增长8%,预测到2035年达到700万亿元。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是,要把人民币管理成全球各国中货币供应量最大,币值最为稳定的强国货币、国际化货币,数字货币技术走在全球最前列。要建立和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正确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促进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充分发挥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2015年10月以后,中央银行不再调整金融机构存基准利率,形成由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商业银行市场报价利率(LPR)和中央银行几项再利率等利率共同组成的利率体系。建议中央财政扩大短期国债发行量,为中央银行逐步形成类似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创造条件。预计2021年到2030年,我国经济增长仍有可能达到5%左右,消费物价平均增长2%左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又提出 “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不是为了挑战美元,更不是代替美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提供的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不包括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低估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在IMF设立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份额为12.28%,远高于日元、英镑。综合评估,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际影响力已超过英镑和日元,而且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要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建设,坚持货物贸易和资本跨境流动基本平衡,逐步降低贸易顺差,扩大对外投资,吸引更多外资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充分把握现在的有利时机,扩大人民币在东南亚、俄罗斯、伊朗、沙特等国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运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有所突破。预测到2035年人民币将稳居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到本世纪中叶,人民币将稳居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

  我国中央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可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随着人民币在全球扩大使用,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运作,更受国外人民币持有者的关注。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全国会对中央银行依法履行职责的监督。

  《21世纪》: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如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集团?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建立和完善由各类金融企业组成的现代金融企业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金融集团。按核心资本排名,我国4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世界10大银行中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前4名。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有几种方式,一是欧洲一部分国家,如德国等,采用“全能银行”发展模式,通过银行内设业务机构,依法分别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 二是美国等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除主办商业银行业务外,还通过设立全资或控股的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公司;三是单设商业银行。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调整金融结构,要大力发展证券业、保险业。但是至今收效较小。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股票融资仅占3%。我国保险业总资产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保险业的密度和深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22年末,我国4大商业银行设立的非银行金融子公司有44家,非银行金融业务总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仅为3%左右,美国4大商业银行集团这个比例约为25%左右。1987年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实行的是“全能银行”发展模式,后改为子公司办理证券、保险业务。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设立非银行金融公司,但在计算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时,要将上述资本投资扣除。后因金融秩序混乱,银行与非银行金融公司脱钩。

  实践证明,发展证券业和保险业,仅仅依靠现有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是不够的,可利用大型商业银行实行金融电子化后银行业人员和办公用房有所过剩的趋势,推进大型商业银行实行综合经营。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都提出推进大型金融企业综合经营试点。习总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我理解主要是加强党对金融企业的领导,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稳步推进综合经营。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18)114号文提出:“应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成立非银行金融子公司,审慎有序推进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试点,支持扩大非银行金融业务”。建议对过去17年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明确把综合经营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稳步推进大型金融企业的综合经营,提高对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境国际企业集团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金融集团。

  :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巨额资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巨额资本。现在,中央特别强调金融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这五篇大文章,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延伸产业链,不能完全依赖银行,申请的企业和商业银行都要扩大资本金。

  因此,要按照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精神,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2021年末,我国银行业受托管理的各类资金有180万亿元,每年增长速度也很高,我国有条件扩大股本融资。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把社会上的长期资金更多地转化为企业资本金。争取到2035年,把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从现在平均65%左右,降到60%左右,其中,把中央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从67%左右降到62%左右。

  把上海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体现国家的长远利益,也是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要正确处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其他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集中我国金融资源,全面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经过30年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很大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建议今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下面两个方面突破。

  一是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把上海金融中心从境内人民币产品交易中心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真正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2022年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市值3.2万亿元,占A场市值3.8%;在银行间托管资金为3.4万亿元,占全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2.4%。争取到2035年,把上述两项比例提高到8%以上。

  二是改进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领导和规划。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涉及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外、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各个方面,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密切合作,分别落实。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有更权威的专项文件。国发(2019)19号文,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列在一个文件中,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2020年2月,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发文,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统一部署。2021年8月,上海市政府依据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制定和通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建议由中央金融委员会组织制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由中央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制定实施方案,由中央银行指导上海市政府贯彻落实。

  预测到203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有巨大突破,到本世纪中叶具备纽约、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同等竞争力。

  《21世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如何理解金融强国建设和全面加强监管的关系?

  :金融强国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金融强国建设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同时,也将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的金融风险。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保障金融强国建设的必要条件。

  要切实加强党中央对金融监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吸取恒大集团过度融资的严重教训,建议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银行,选择几千家负债额和负债率过高的企业集团,对其债务偿还风险进行分级跟踪监管。对大型企业集团的多家银行巨额,实行银团管理。当前,我国应当集中力量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中央和地方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总之,要通过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国际金融市场巨大波动对我国的冲击,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过程中,要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014年11月,习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提出“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要通过二十国集团峰会,呼吁国际货币主要发行国,在实施本国货币政策时,要减少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不断减少政府债务率。要求有关国际金融机构,按有关规则,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特别是要如期做好IMF第十六次份额评估工作。按合作共赢原则,加强中美两个大国在全球推进绿色金融方面的合作。在推进中国金融强国建设中,加强我国有关部门与国际金融机构的沟通,争取得到理解和配合,同时,揭露和反击一些国家对我国金融强国建设的阻挠和破坏。

 
友情链接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扫一扫关注bat365中文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Copyright © 2012-2023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琼ICP备202014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