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 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金融行业曾经有过哪些优秀的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 2023-11-30 次浏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金融行业曾经有过哪些优秀的营销案例?近两年,LBS、无人机、语音搜索、人脸识别、RealSense实感、AR、VR等新技术层出不穷,除了吸引消费者眼球之外,新技术已经成为创新营销的有力支撑,科技为创新营销提供了更大的创意空间和更优质的体验,当用户感受着这些别样的科技体验时,用户的互动程度自然更高,品牌也能在社交媒体上得到更广泛的分享和传播。2017年新技术将持续释放创新红利。在2016年,嗅觉灵敏的大品牌抓住新技术带来的红利,率先实现新技术在商业、营销方面的落地,也为其他品牌拓宽了思路。

  2016年下半年,陆金所推出H5,该H5主打三个点:360视频全景、美女、直播。相信很多人一定会对女主播的闺房好奇吧?这支H5就带你以第一视角进入一个韩国女主播的闺房。进去之后身材火辣的女主播正在运动,点击屏幕,和的女主播打了个招呼;也正巧此时来了个电话,帮忙拿过电话,女主播突然变得非常高兴,原来女主播在微信便捷理财,稳稳的赚了一笔。就这样,一款理财产品就这么巧妙的经H5广告表现出来。设计上,采用真实的场景,全景视频形式展现+VR视频形式展现;技术上,使用的是krpano。H5行业虽说正从蓝海变为红海,但依然是简单的展示类与游戏类居多,内容+技术领域还存在着空白。新技术的运用让H5体验和传播力上得到大幅提升。

  不论是在传统营销时代,还是数字营销时代,成功的营销都是“走心”的。走心的营销在于了解用户,通过直击内心的内容,引发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的注入品牌信息,让受众接受品牌的传播诉求。金融其本质就是经营信用和信任,获取消费者的信任是金融行业市场人员的必修课。近两年来,金融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为强化品牌,大中型金融品牌纷纷发力情感营销,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互动。

  2015年年底,美利金融发布品牌宣传片,演员黄觉朴实独白演绎,“我是个Loser吗?我有时候会问自己…….”。黄觉在广告片中本色演出,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如实呈现:在忙碌的片场中被大声唤醒,拖着疲惫的身躯不停地接戏,跳楼、砖拍脑袋、手撕鬼子或者“撕什么都行”……支撑他的是为人丈夫、为人父亲的责任。在片尾,黄觉给出答案:”一个平凡的演员,撑着一个还算合格的男人,和一个挺安全的家庭,我觉得我还行”,并点出主题:“用更多金融可能,支持更美丽的人生,美利金融”。广告片引出网友对赚钱与生活、理财与人生的讨论,引起网友共鸣、纷纷点赞。

  网红经济被热捧与网红的营销价值有极大关系。网红的营销价值可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信息传播渠道价值,网红自身具备粉丝和受众,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渠道,品牌可通过网红向目标受众传递品牌和产品信息。第二,煽动和示范作用,网红往往利用自己在粉丝群体中的影响力,通过号召、指令、领头、示范等方式影响粉丝的行为,诱导粉丝采取体验或消费行为。第三,背书价值,品牌可以通过网红的背书,降低粉丝对品牌或产品的信任成本,这对于销售转化是有很大帮助的。随便直播的走红,网红营销更是受到品牌主的追捧。

  2016年9月5日,期货投资平台微期宝,邀请到14位花椒人气网红,参加微期宝在花椒平台举行的“微期宝超级期货王大赛”。为号召更多自家粉丝扫码关注微期宝,报名参加模拟大赛,加入主播所在战队,参与当晚直播PK大赛,一起赢取万元现金大奖。长达2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长内,14位风格各异的美女主播,直观展示着自己模拟账户的真实涨跌,与粉丝进行高效互动交流,耐心演绎报名参赛的具体操作流程。主播们纷纷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有霸道理性的、红包不断壕气冲天的、卖萌求助的、晒盈利成果的、才艺展示的,风格不一。活动有效带动了粉丝的好奇与积极参与,最终吸引了超过100万网友围观,粉丝主动关注微期宝公众号的数据和报名参赛的转化数据也十分理想。本案例中,微期宝就充分利用了网红的信息传播渠道价值、煽动示范作用和背书价值。

  跨界营销的出现意味着打破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寻求非业内的合作伙伴,发挥不同品牌的效应。跨界合作的益处在于,通过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跨界营销,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诠释,实现了品牌认知从平面到立体、由表层到纵深、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可的转变,使企业品牌形象和品牌联想更具张力。近年来,跨界营销其实并不鲜见,本文强调的是“创意跨界营销”,在合作方式、用户体验上进行创新,而非诸如“赠送折扣券”等千篇一律的合作方式。

  2015年下半年,上海地区的优步用户登陆Uber APP,会看到“一个亿”专属按钮,点击按钮后,一辆专属的“壹钱包xUber”运钞车将快速抵达,为用户赠送1亿元。用户在运钞车中扫描二维码,登陆壹钱包APP后,会看到1亿元在账户上,瞬间体验亿万富翁的感觉。而事实上,1亿元是壹钱包赠送的理财体验金,壹钱包的账户对接货币基金,按照7月9日的当日收益,用户将取得1万元左右的理财收益。这是壹钱包通过与uber玩跨界对精准营销的一次有益尝试。搭着话题明星,壹钱包不仅扩大了知名度,而且向目标人群,那些希望通过理财增加收入,但总是没时间、没精力的普通大众,传递出壹钱包随时随地、简单理财的品牌形象。而优步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壹钱包APP合作,也借助自身科技平台的力量,为大家带来一次理财酷感体验。

  2016年,视频内容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但到目前为止,视频内容的增长还未到达顶峰。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到2017年,将有69%的互联网流量都来源于视频消费。而如今,许多的品牌主也开始其视频内容的战略布局,这主要包括了:品牌介绍、品牌宣传、产品促销、增加用户触达、促进用户参与度、业务推广等等。

  支付安全作为一种“防御性需求”,除非遇到极小概率的安全风险事件,很少会引起受众的主动兴趣。原本枯燥、技术流的安全常识更是如此。支付宝安全部门借力目前极受欢迎的网络剧《报告老板》,推出贺岁篇定制剧《报告老板之豪言壮旅》。如果单单将人气节目当做触及更多用户的渠道,强推品牌信息,那么效果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引起节目粉丝的恶感。细察支付宝安全此次的植入,核心诉求简单明晰:向年轻用户展示支付宝引领科技的未来安全识别技术,借此传递支付宝安全感。好的植入只是开始。要想让植入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引导用户关注剧中的品牌诉求和信息,并且产生好感。支付宝的高明之处在于并不自己直接去影响用户,而是通过有效放大用户自然口碑中有趣、正面的评价,进行二次传播,卷入更多用户。

  视觉内容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研究表明,大脑处理视觉内容的速度比文字内容快60000倍。此外,93%的人际交往是非言语的,因此可视化的在线业务显得至关重要。视觉营销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品牌主和广告商们也许早已经擅长用图片、视频或者信息图这些可视化内容使得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量得以提高,令目标受众对品牌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而Cinemagraph 、Gif、 Emoji 可以称得上是视觉营销的后起之秀Cinemagraph的特点就在于为了突出某个局部特色,在一张静止的图片中能让局部“动”起来;关于Gif,近两年来创意Gif海报越来越多,逢节假日发海报的微信小编该与时俱进了;关于Emoji,其在社交网络上极为活跃的身影让众多品牌和 Agency 看到了其带来的潜力和无限商机。Emoji 营销是众多品牌为了贴合年轻人的喜好,把营销变得更有趣的手段之一。

  2015年年底,华夏基金推出一款名曰:“华夏国企改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产品,理财业务80后的市场逐步崛起,金融品牌如何与80后群体以更好的方式沟通呢?最终,华夏基金决定通过5张GIF海报形式给80后群体开启一台时光机,重温那些与我们“擦身而过”的捞金年代。1981年,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富了农民。1992年,全面的经济改革,父辈经商下海,富了家庭。2001年,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富了商人。2014年,互联网经济崛起,电商创业大军风起云涌。2015年,在习大大带领下,国企改革顶层设计“1+N”制度框架逐渐明晰,这将成为又一轮投资的热点主题。此时,是否应该抓住机会呢?海报形式新颖,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中国已经进入全民娱乐时代,品牌的很大部分预算都转投了娱乐内容。代言人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广告都是光鲜亮丽的小鲜肉为产品代言,实际上也是有着交叉竞争关系的产品之间抢夺用户的商业战争。金融行业也不例外,王宝强出任互联网金融品牌团贷网首席体验官,国际钢琴巨星郎朗出任绿能宝的形象大使,范冰冰将出任紫马财行的形象大使,借贷宝则签约羽泉为代言人,《我最闪亮》全国总冠军平安也曾经代言陆金所。

  2016年初,胡歌作为百度钱包代言人主演的两支TVC在爱奇艺独家上线。其中一只宣传片,视频中胡歌身穿帅气马术服,纵一匹良驹驰骋在马场之上,尽显英气勃发。时而对镜整装、翩翩上马,时而面对镜头深情告白:“你懂坚持,而我懂你”,“我要让你的每份付出都有回报”,“我会和你一直走下去”,让广告显得如同情书般缠绵。另一只宣传片,胡歌,整张脸对准镜头,娓娓道来付出与坚持,似在向谁告白。片中胡歌对百度钱包“陪伴”、“付出”和“坚持”的诠释恰巧与他本人10年演艺生涯相契合,“坚持,让付出从一开始就变成收获”正是这样一种精神让胡歌一步步成为了国民男神。胡歌代言所引发的粉丝效应将会大量增加百度钱包的用户,并快速提高百度钱包品牌知名度并巩固底层流量。

  企业的公益营销不但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或付出自己的爱心,而且能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增强企业的亲和力,社会美誉度和销售业绩也可以相互促进,市场效益能得到整体提升。企业投身公益事业,既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帮助了特定群体,又获得了品牌和经济上的回报,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据调查,86%的消费者认为具有公益行为的公司具有更积极的形象,90%的员工坦诚为本公司的公益行为感到骄傲。p2p网贷平台尤其热衷于公益营销,不同规模的p2p网贷均高举企业公益的大旗,为平台增信,获取政府的支持,打造品牌美誉度。

  “青春助力”是广发证券与广东省直团工委自2011年联合发起的公益助学活动,2015年年底,以“奔跑吧,青春“为活动主题,通过不同的演绎带动更多人群的参与:(1)“酷跑加油站“微信小游戏–面向大学生群体和游戏人群,你奔跑,我捐赠。每奔跑500米,广发证券即为贫困学生捐赠1天住宿费。(2)“奔跑吧,青春“咕咚专题活动–面向更广泛的运动人群,通过咕咚APP参加活动,每奔跑5公里,广发证券即为贫困学生捐赠1天住宿费。(3)青春助力公益跑,在广州生物岛发起了一场青春助力公益跑的线下活动。线上线下均可报名,一起做公益,让青春畅快奔跑。透过线°全方位传播,以公益众筹、新媒体应用、跨界运动APP合作、病毒视频传播、落地活动等整合营销手段,打破传统模式, 针对社交活性群体发掘更有创意、有效果的营销形式和内容,实现有趣、有效地传播,收获了互动与共鸣。

  事件营销颇受营销从业者和品牌主的青睐,事件营销的优势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受众信息接收程度较高。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经典之作越来越少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而事件营销的传播往往体现在新闻上,有效地避免了类似广告被消费者本能排斥、反感、冷漠的情况发生,受众对于其中内容的信任程度远远高于广告。第二,传播深度和层次高。一个事件如果成了热点,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互相沟通的话题,传播层次不仅仅限于看到这条新闻的读者或观众,还可以形成二次传播,引发“蝴蝶效应”。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便有“凤姐理财”“绑脚办公”“工资婊”等经典案例。

  2015年8月11日,凤姐长微博晒出自己的“美帝理财记”,凤姐详细介绍了自己在美国的坎坷理财之路,接下来,凤姐笔锋一转,提到了自己在投资余额宝和信融财富平台之后,她发现“国内的钱确实比国外的好挣”。最后,凤姐感慨道:“一定要多学学理财,会理财的不一定不是屌丝,不会理财的一定是屌丝”。随后,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客户端、报纸、电视等媒体渠道对该事件进行了传播、评论和讨论。信融财富趁事件热度,通过深圳晚报、深圳地铁早八点等媒体发声,实现品牌与事件的绑定,增加品牌曝光。该事件给p2p平台信融财富带来了大量的正面曝光,平台官网访问量剧增,平台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品牌争相布局互联网营销,事实上,一方面,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线上获取消费者的关注越来越难;一方面,线下推广的用户体验,创新的营销玩法,也是线上推广所无法替代的。这两年线下推广越来越被重视。本文所讲“创意线下活动”与“地推”不同,更强调线下推广的创新玩法,而非“注册送礼”“关注有奖”等千篇一律的形式。

  在加拿大,有一群相当幸运的顾客,他们在ATM 取钱的时候,拿到的不仅仅是现金,还收获了感动。 作为多伦多道明银行(TD Bank)“TD Thank You”营销活动的一部分,60名顾客被邀请来测试一部全新ATM机,而这部 ATM实际是 TD Bank 精心设计过的“自动感谢机”,当顾客走近 ATM 的时候,机器就会开始跟顾客对话,并能喊出顾客的名字,给每个人送上他们喜爱的礼物。一位幸运的母亲则收到 TB Bank为他儿子提供的奖学金和迪斯尼之旅。一位名为Dorothy的母亲收到了一张机票,使她可以飞往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看望刚刚做完癌症手术的女儿。在活动视频发布的那个周五的下午两点,每个前往 TD Bank分行并使用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的顾客,都收到了银行送出的20加元, TD Bank 的这次营销活动相当成功,在 YouTube 的播放次数已经超过600万,也有不少像NBC这样的媒体进行了相关的报道。

  首先说互联网金融,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随时随地买买买,花花花,简化成“蚂蚁花呗”就更容易理解了。这种公司有很多,比如陆金所、平安普惠等等,但也正因如此,其品牌建设特别重要。

  首先是剁手利器“支付宝”。凭借着网络金融的便利性,以及人人几台手机的广泛性,轻松占领移动支付的大佬地位。移动支付主要应用人群偏年轻化,使用场景也多种多样,订外卖、买衣服、看电影、打车,买鸡毛菜,都能发生关系。

  比如蚂蚁金服在地铁里做过一个“长长长长文案”广告:去医院排什么长队!办签证交什么材料!租房付什么押金!这种头被按在键盘上写出的叠字文案,很趣味地展示了生活场景中的种种不便,很直接暴力地让“信用,让生活简单点”的观点,传递给了大众。

  当然,这还不够,今年“花呗”推出过一个TVC,找来了一拨年轻人讲述自己的消费故事:用花呗买来了心心念念的萨克斯,开始了毕业旅行,和恋人换了几个城市,买来了创业的桌子……流动的光影,年轻的面庞,理想的生活,说实话看了片子的年轻人肯定无法按捺住结尾提议的念头:年轻,就去花呗!

  定义年轻,培养习惯,成为生活消费的符号,支付宝很擅长玩这一套。6月份《中国有嘻哈》火了,人人都在议论“面具男”欧阳靖、舔屏“你的男孩”TT时,支付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来了这两位,用大金链和RAP演绎了品牌理念:

  在嘻哈疯娱全民时,这支视频一出来就爆红网络,达到了魔性循环的效果,视频里营造的多个场景,成功地链接了支付宝;而“无现金支付,摆脱束缚”的品牌印象,也让人觉得酷到没朋友了。

  和支付宝年轻人+拓展场景的方式不同,京东金融从幕后走向台前,是跟着网民的情绪做的营销。在“丧文化”大行其道的时候,京东熬了一碗“丧鸡汤”——《你不必成功》。

  不过虽然好心好意地站在了大众的角度,充当了一把心灵师,然而网友的一句“那我可以不必还京东的白条吗?”还是把大家都拉回了现实。

  金融行业做广告,不能直接谈钱,只能通过方式来传达自身的特点和观念。如果说京东“你不必”鸡汤不对大家胃口的话,那么蚂蚁财富的广告可以说是引起民愤了。

  在金融业金九银十的好时分,蚂蚁财富联合了16家基金公司做了一组GIF海报,放到了社交媒体上,不过文案很是扎心:

  这波海报在得罪人后,支付宝很快出来撇清这不是自己生的娃,蚂蚁财富也赶紧道歉并撤回了所有广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没有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而是宣扬了“金钱决定一切”的价值观,角度和力度都没有拿捏准确,因此和“让理财为生活创造更多机会”的本意相差千里了,可以说是为同仁敲响次警钟。

  之所以把传统金融放在互联网金融的后面说,是因为其确实受到了后者的冲击,现在很多人连去银行取个现金都觉得麻烦得要命。

  另外一点,虽然生活中哪哪都有银行,但是哪家看起来都一样,而且和用户好像也没啥关系。让你说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特点,你是不是要说:“没印象啊!”再看看他们的Slogan:

  其实银行的品牌意义远高于其他行业,客户信任程度、社会影响力、核心竞争力都反映在品牌上,尤其是商业银行竞争激烈的时候,真该好好建立自己的识别度!这其中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今年做得比较出色,他们都善于“以情动人”。

  一般银行做广告都是青山绿水,宏观叙说,这种没什么错但就是没人看的风格深刻反映了金融广告创意的匮乏。不过浦发银行找到了一个方式:不去叙说产品的特性、服务等功能性,而是展示文化内涵,以强大的感染性让自己具有鲜明的差异性。

  今年7月份的时候,浦发银行推出了一部18分钟艺术电影——《我们的故事从没钱开始》。讲述了一对老年夫妻,放弃富人国没有死亡和烦恼的生活,到穷人国寻找青春、诗歌和拥抱的故事。一经传播,很多人想起年轻时陪着身边的爱人打拼、一无所有却快乐的日子,“或许,青春的故事,从有钱的那一刻便结束了”,更是戳中了泪点。

  之所以片子上线小时,微博线万,同时能在朋友圈、广告圈、金融圈引发刷屏式转载,正是因为他把金钱观上升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用感人的故事打动了受众,让浦发银行树立起了懂人性,有人情的品牌形象。

  艺术电影对金融品牌营销,称得上是一次全新标准的大胆创新,绕开功利性的金钱话题,诚意地进行沟通,这也为其创造了一个可供延续的内容新平台,七夕的时候借这个概念,用“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做了一条“爱情金曲”。

  到了双十一的时候,浦发银行也没闲着,推出了集嘻哈、摇滚、反串于一身的音乐H5《我们的故事从没钱开始》。不过之后为双十二发力的H5“吃土私房食谱”更火,紧紧抓住网络热词“吃土”,推出了清炒黄土条、石锅红土煲等,精致的配料和摆盘,让你剁手后吃土也吃得优雅。

  这个一本正经的“吃土”梗,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共鸣,而为了达到“土再美味,浦发也绝不让你吃”的目标,浦发银行也联合了多家商户推出优惠活动,你大概也能感受到浦发银行在品牌创新营销领域的野心和执行力了。

  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及新型传播利器,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独特营销方式,快速、有效地与消费者沟通,形成品牌特色,是招商银行一直在认真做的事情。这个回报就是11月刷屏的“番茄炒蛋”,成功地打造了“招行是一家有温度的银行”的形象。

  11月1日深夜,一个《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西红柿炒蛋》的视频悄悄刷屏:留学生因为不会番茄炒蛋,忘记时差,远程求助深夜熟睡的父母,而对家人来说,即使孩子离得很远,爱也如影随形。

  不过招商银行信用卡的这支广告,在刷屏后很快迎来了反转:自私的妈宝男,品牌并没有传递出健康的价值观。不过这和百雀羚一镜到底被批“转化率低”差不多,并不是给品牌直接带来负面伤害,这波反转只是又一次激起了大众对亲情层面的讨论,不异于又收割了一波流量和曝光度。

  汉克·约翰逊说:文化是短期目标和长期远见之间的差别,金融产品本身有一定特殊性,这种“在商言文”的营销形式,可以把具有相同文化底蕴与文化追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找到情感和产品利益之间的连接点,和他们谈恋爱、讲亲情、为他们实现梦想,能更好地达成沟通,从而建立起与用户的长期关系。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银行,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其实还有更多的创意和内容可待挖掘,而竞争力也正是卓有特色的品牌内涵所铸就的。

  我们曾经邀请纷析数据创始人兼 CEO 宋星,在“神策数据——用户行为大数据在金融业的探索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分享过“金融行业数字营销的数据破局”话题,这些内容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我接触过很多客户,其中不乏一些金融客户,比如 P2P、保险领域的客户。通过长期的对比发现,在金融业做互联网营销比其他行业相对来说会更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创新难,主要是因为监管的原因。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管会严一些,而金融业的营销又受到渠道的监管。

  第二点是获客难,金融业面对的营销对象多种多样。因为金融业的产品呈现多样化,受众人群更细分,且受众定向属性更难实现。

  具体来说,买信托的用户、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用户与买消费贷的用户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异,也有可能没有什么差异,你很难用普通的方法区分用户在某个时间段的需求是消费贷还是买信托。

  比如,我有一个客户是做婴儿奶粉的,根据一般的方法很容易定位到刚生完小孩子的人群就是目标人群,但是金融产品几乎对所有人都是有吸引力的,无论男女老少,特别是 30 岁以上的人都有购买金融产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获取你的目标用户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点是转化难,金融产品因转化变量多,营销周期长。用户很容易流失,尤其是一些投资类型的产品。

  十年前,因为宽带和移动端的普及,用户数量一直在增涨,存在流量红利,大家只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流量和找到合适的网站投放就可以。

  但是,在今天连流量大户今日头条从流量本身的角度上来讲都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在过去,我的客户在今日头条投广告或者其他信息流广告的效果都非常好,但是今年开始就每况愈下。

  我还有一个朋友在 10 年前投放搜索广告的效果特别好,但现在投放搜索词的成本从 2 元涨到 70 元,增长了 35 倍,效果还不如以前。事实上,如今在一些情况下线下的推广、线下的营销甚至比线上的推广成本还低。

  在过去我们只要做好两件事就能起到不错的效果:第一是利用好搜索引擎;第二是在各个门户上投广告。但现在,信息流广告有很多家,搜索广告的效果也大不如前,还有各种视频网站和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形式,应接不暇。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今天营销人面对的挑战非常大,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仔细思考有什么新的方式帮助我们破局?

  目前,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合理利用数据,像神策数据或者其他的类似于神策数据这样的公司,他们提供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迎接挑战,下面将进行详细的说明。

  这 3 点必不可少,如果你没有转化,就没有最后的收益,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如何把握这三个核心。

  在金融业获客这个环节,行业内已经出现一些很好的金融类型的投放产品。比如腾讯,腾讯是我的一个很重要客户,在一个金融行业峰会上,他们给我介绍了一款腾讯金融人群定向的产品“金融立方”(如下图)。通过这个产品,你能根据你的需求去选择不同的人群。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公司要在投放不同渠道时对获取的人群做好标记,搜集用户的数据,下图是我们常用的方法,用数据来分析你获取的人群价值。

  上图中纵轴为 Engagement,每一个圆饼就是一个流量渠道,可能是搜索引擎的一个关键词,也可能是一个信息流广告,也可能是微信等,圆饼大小为流量大小,每一个渠道的用户都会在该渠道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会通过像神策数据这样的工具通过埋点将数据收集起来,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哪个渠道更好。

  在上图中 Engagement 指的是这些流量在各个渠道的使用强度,强度越高表明他对你的产品越感兴趣;横轴的 ROI 是指用户购买产品的可能性大小,ROI 越高,表明用户购买的情况就会越理想。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右上角的流量渠道很优质,在左下角的流量渠道不太理想,这些数据全部可以通过神策数据采集并分析。

  在做数据分析时,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部分人的兴趣程度特别高,但是却不购买?这部分人兴趣程度这么低,但是却购买?

  要解答这个疑问,我们需要做更细致的数据分析。比如,我们可以分析这些不购买人群是不是一些初次接触产品的人群?这类新人群虽然对产品很有兴趣,但因为刚接触还不够了解产品所以没有发生购买行为,那么,这类人群的质量非常好,有很大的潜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方式使其转化。

  如果你想要让新人群快速转化的话,就需要设置很多关键点,比如我们会对人群做一些刺激,利用从众心理、安全心理、权威认证、效果反馈等,这是我们面对一些对产品感兴趣又不立即转化的人群采用的常用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了解这些关键点的具体应用。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做互联网保理业务的。他的产品最核心的诉求是让更多人立即预约,因为预约的下一步操作就是项目投资。

  但他发现流量引过来访问首页到立即预约的转化效果并不好,下图是他的产品首页,你可以先用 2 分钟思考一下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

  不同的关注点可能有不同的优化方案。在互联网领域,做好营销是很重要的,就是企业如何说服客户实现企业的目的。下面我就从上面提到的营销方面的几个关键点分析该页面:

  第五,是否有功用与效果,该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功用属性,但是在页面上没有突出显示。反观,本页面着重突出的是“ APP 震撼上线”,但是上线一个 App 对用户来说有什么震撼的呢?

  第三,有没有安全性?有。第一眼就能看到“联手安存无忧、电子数据安全再升级”这行字,其实大家仔细一看,这只与数据安全有关,跟资金安全没什么关系,但是有没有这句话给你的安全感是不一样的,旁边还设计了一个锁的形象加强安全的心理暗示;

  这只是页面的变化,实际的效果需要利用像神策数据这样的工具进行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在 3 月份原页面的跳出率是 42%,但是换了新页面之后,跳出率就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降到 32%,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变化,当一个公司月获客成本为 100 万时,这样每个月就可以节省 10 万,更多公司远不止这些投入。

  这也是一个真实案例,该公司正好是神策数据的客户,作为一个金融产品也希望有更多人注册,但是通过数据发现,首页注册入口与从“我”中注册的用户占比差不多,理论上应该大部分用户都在首页注册,说明首页需要优化。

  1.去掉轮播图。主观上我们会认为轮播图会传递更多信息,效果应该会更好,但是根据过往的数据,不管是网站还是 APP,人们普遍会忽略轮播图,原因可能是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给人不稳定的感觉,让人潜意识觉得不重要。特别是金融业,更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因此该产品去掉了轮播图,改为安全传达图,点击后跳转安全保障页。

  3.凸出“立即注册”按钮。这里要注意一点,APP 端跟 PC 端有一个很大的区别,PC 端重要的东西都放在上面,APP 端最重要的一些东西实际上是放在大拇指方便触及的地方,因此该产品将“立即注册”用红色强调,并放在页面下端,如下图所示,改版后,从首页进入的注册用户占比达到 51%。

  在获客并很好的承接后需要做的第三步就是转化,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要获得良好的转化效果,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将不同的用户引向各自感兴趣的内容。

  下面通过一个教育类案例来解读这个方法的具体应用,虽然不是金融方向的实际案例,但是在原理上是一样的。

  这个公司的目标客户是想读清华大学 MBA 的一群人,主要给他们带来流量的词是 “MBA 申请与报考”、“学费”等,相对而言,因为金融学硕士和 MBA 是两个专业,所以“金融学硕士”这个词没有直接转化的联系。

  但是投放的数据反馈却很异常(如下图),“金融学硕士”的点击率和预期一样相对来说低一些,只有 2%,可是 “金融学硕士”的转化远好于“学费”这一词。

  具体来说,每一个点击能够带来的有效咨询的数量、百分比,“金融学硕士”这个非核心人群反而还高一些,获得的每一个有效咨询的成本,“金融学硕士”更低,非核心投放词的效果好于核心投放词,说明核心投放词有很好的优化机会。

  那么该如何优化呢?可以借助工具,我借助的是神策数据的网页热力析(如下图),这个功能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做营销和运营的时候,因为不能跟客户直接沟通,所有的人见到的页面都差不多,要让你的页面在 APP、网站或是微信公众号上都有优势和说服力其实很难,这个时候通过热力分析就很容易看出交互情况。

  前面的例子通过优化页面的展示情况还比较直观,但在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复杂,单纯的看页面展示是无法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依靠用户和页面的互动了解用户的心理,并且基于他们的心理给他们喜欢的内容,这样你才有机会让他们转化。

  通过上面的网页热力分析图,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搜索词“费用”引来的客户在页面上的点击行为要远远比搜索词“金融学硕士”引来的客户的点击行为频率高,一般点击越多,说明越感兴趣。

  那么,又为什么感兴趣却没有转化呢?事实上,我们不只要看一个网页热力分析图,还需要结合其他网页热力分析图一起看,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在综合信息之后,发现“费用”引流的用户点击数比较高,但是看的比较粗略,他会不停地往下看,右边的 “金融学硕士”引流的用户点击数比较少,但是他看得比较认真,他往下看的机率就会小一些。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首先搜索“费用”的用户想看到什么?肯定是课时费用,第一时间会找与“钱”相关的信息,而“金融学硕士”的人对专业感兴趣,他们会仔细的看专业所学内容。

  但是这两个页面的设置却是一样的显然存在较大问题,这些信息给了我们很多线索,最主要的线索是他的信息需求没有被满足,搜索“费用”进来的用户就是要知道费用的信息,但是一直在页面浏览寻找都没找到,转化自然不好。

  这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针对不同人群要给到不同的引导页面,于是我们修改了页面,新页面更明确地突出了这个产品在“费用”上的优缺点,比如我们修改为读两年 MBA 只需要 5 万元,并将其在页面上突出。

  金融的转化情况非常有特点,与普通消费有很多的不一样。比如,普通消费买瓶水基本上就不会考虑什么,但是买车相对来说会考虑很多,金融产品也是一样的,我有 100 万,我会花一个较长的周期去考虑是投资信托,还是买风险大回报高的股票,还是买基金。所以,在金融业中往往会形成一个金融产品的转化周期,如下图右边所示,形成了一个斜三角。

  比如今天我投了广告,明天老板就要,给到老板的 ROI 为 1:0.02,但事实上一个星期以后才实现了真正的转化,实际的 ROI 可能是 1:20。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能计算真实的 ROI 或者真实留存率是什么,上面这个图经常用在留存率上,但也可以用在 ROI 上,这可以通过神策数据实现。

  但是当产生转化的周期过长,比如半年时间,互联网之快是无法允许半年之久的计算周期,那么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找到某些营销的 KPI 跟未来的 ROI 相关性,再通过回归分析或者相关分析找到一个预测值。

  我曾经为客户找到过一个这样的预测值,我们通过过去一年的数据,计算了过去一年真实的 ROI,并且把过去一年真实的 ROI 和它当前的一些 KPI 做比较,就是所谓的“神奇数字”,我们会发现,未来的 ROI 的好坏与当月的“有效留资”的关系很大,如下图。

  所谓的留资就是咨询,即与有效的咨询比例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ROI 高的时候,有效留资的比例也高;ROI 低的时候,有效留资比例也低。为了验证这个规律的有效性,我们还做了双验证,验证了不同的销售的 ROI 和他的留资比例的关系。

  比如,有些头部销售,一个月能签约 3000 个有效留资,但是他一打电话,只要发现咨询人不感兴趣就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所以会浪费很多电话线索,事实上,这家公司的每一个留资的获取成本大概为 500 元。

  了解这些信息后,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就比较清晰了。我们需要鼓励销售提高留资率,并且把 ROI 作为衡量他们的第二个考核 KPI,通过这个设置让销售珍惜留资。在改进之后,转化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今天的互联网营销方式多种多样,当转化周期较长时,就需要更多的数据去分析出“神奇数字”,比如使用神策数据的全埋点获得了数据的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转化周期中不能坐以待毙,销售需要不断跟进,在跟进的过程中,只有了解到用户的更多信息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转化。

  第一步是捕捉你的用户的所有触点。什么叫触点?微信、网站、App 、广告都是触点,用户在这些触点的行为数据如果通过神策数据提前部署埋点,就把这些渠道的数据打通,收集并存储下来(如下图)。

  当一个用户在广告页面的记录是 IDFA,在网站上的记录是 cookie,在微信公众号的记录是 open-id,我们要判断这是不是一个人的记录,就需要用一些技术把这几个 ID 打通,打通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用户在 ID 背后的数据判断这是不是一个人,并且通过采集分析这些数据,我们能比较准确的还原用户,也能帮助销售了解用户从而提高转化。下面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上图是我同事的个人信息,要获取到这些信息,电话号码和 deviceid 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没有这两个线索很多数据不能打通。一旦打通之后,我们就能够把他所有的 ID 集中起来,从而分析他在各个渠道的行为数据(如下图),比如公众号交互、网站交互、H5 交互、菜单栏等等。

  通过这些行为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比如喜欢唱歌还是喜欢旅游等。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流程自动化逻辑并建立一个自动化的营销决策系统。你只需在系统里面按照规则定义出一群人。

  比如,利用神策数据用户分群将年龄在 30-40 岁之间,过去的 5 天之内看我的网站一共超过 10 分钟,并且看过某某产品的这群人的用户筛选出来建立一个分群。

  企业拥有了清晰的人群划分后可以做精准营销,比如在后台设置给这群人发送消息“您被我们选择为幸运用户,免费赠您一张 50% 折扣的优惠券,有效期 5 天,请尽快使用哦!” ,你还可以设置一个自动化流程,下次就不需要繁琐的设置(如下图):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规则,前面我说描述的一套营销云的系统中数据是最核心的底层环节(如下图):

  读完本文,你可能会发现本文所涉及的方法大多数都依赖于数据,不管是做相关分析还是用户分群,还是根据用户行为做精准营销,本质上都是帮助我们做更好的获客、更好的流量承接和和更好的转化。所以要做好金融行业的数字营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不仅仅要做到营销的“千人”,同样要做到营销的“千面”,也就是把个性化做到位,从前端到后端都要做到个性化,不能只做一部分,如果这样,另一部分的流失率一定很高。

  5.金融行业多长转化周期的营销,应注意时间周期的影响,找到可实时优化的“神奇数字”,在营销期间,我们要对转化的周期做控制。

  摘要:2016年1月9日,飞贷金融凭借2015年发布的手机App——飞贷,斩获和讯网颁发的“最具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奖”。1月12日,飞贷金融的案例又荣获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共同颁布的“2015年度互联网+黑马案例”。一路走来,飞贷金融也曾遇到创新困惑,但它总能很快扭转局势,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今天下午,作为“商评大会”颠覆式创新主题会场的第一个分享嘉宾,我想把我在心中憋了几年,但一直没有机会跟其他人交流的创新体验分享给大家。我们飞贷金融从五年前成立至今,一直在不断“创新”,请允许我在这里给“创新”二字打上引号。我们因不断“创新”在金融业小有名气,并吸引到许多金融机构来公司交流学习,每年我们的平均接待量不下50次。每一次交流,来访者跟我探讨的主题都是创新。但从现在的创新视野来看,这五年来的所有交流,都只是创新之“术”,即创新的一些技术要点和表现,从未触及创新背后的真正逻辑。说实话,不是我们秘而不宣,而是我们经历过无数创新艰辛才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背后其实是有秘密的。如果看不透这个秘密或者逻辑,你就会在创新的道路上走不少弯路,弄不好还会落入各种陷阱,浪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幸运,你还有可能从弯路上折返回来,从陷阱中爬出来。但这种幸运儿并不多,到目前为止,我们也许算一个吧。所以,今天与其说我是来跟大家分享经验,不如说我是来跟大家“分享陷阱”的。之前我不愿分享这个秘密,因为这当中有太多的血和泪。但现在,既然商评大会让我来分享,既然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企业家,我认为我应该与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的东西,一些我们趟过的创新误区和陷阱,一些我们发现的创新背后隐藏的真正逻辑和秘密,因为它可能适用于各个领域,也许在座的各位正在经历这种痛苦。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一定的警示。接下来我会分享飞贷金融过去是如何落入创新的陷阱,遇到了哪几种创新陷阱,又是如何从陷阱中努力爬出来,而今天又是以什么姿态站在这里的。那些我们落入的创新陷阱在创新路上不断走弯路,甚至落入陷阱,这已是大多数企业为改变竞争格局而遇到的常态。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在创新投入之前,并没有真正花精力去搞清楚“我们为何创新”。首先,我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为创新而创新”。前面我提到,飞贷金融创业五年来,在业界搞了无数创新。我们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和掌声,获得了政府颁发的各种金融创新奖,还被授予业内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我们是个不折腾不成活的团队,必须时不时捣鼓出一点新东西,我们才觉得踏实,才觉得有成就感。曾经,我和我的团队陶醉于这种无休止的“创新”中,当然是打引号的创新,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每一项创新成果而骄傲,“瞧,我们多与众不同!多牛叉!”比如,“信贷工厂”的概念在中国很早就有了,但国内没有一家金融机构真正把信贷工厂做出来,而我们把它实现了。这个信贷工厂利用互联网科技手段,高效、无纸化、标准化、批量化地完成整个信贷流程,在业内引起震动。那时候,多家银行的总行和金融机构请我们去传授创新的经验。不仅如此,我们还搞了一个金融商业模式创新,在国内第一个把非标准的微金融信贷资产直接卖给银行和金融机构,并成为这些金融机构的长期助贷机构。对于一个初创没几年名不见经传的金融企业来说,这些创新应该算了不起吧?但今天我要告诉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这些创新实际上什么都不是!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创新!为什么这样说?后面我再解释。第二个容易犯的错误是“为内在危机而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不高,经营成本压力加大,会促使我们想些新点子来改善这种状况。比如,前几年曾因销售队伍过快膨胀,管理难度加大,我们搞了一个营销模式的创新。我们率先在微金融界利用“众包模式”,创建了飞贷金融的“飞侠”营销体系。在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我们将直属的近2,000名的销售团队,缩编到近200名,同时将“众包模式”下的“飞侠”人员发展到十多万人,通过移动互联网的“飞侠”App轻松获得客户资源。我们的这一创新之举,因为行之有效而且冲击到同行,受到业界的强烈阻击,同行和对手都戏称我们是行业的“搅局者”、“坏小子”。但我们不在乎:缩编后不到200人的团队,干了人家需要几千人干的事,瞧这运营效率,多牛啊!然而,今天来看,这也算不上真正的创新。为什么这样说?我也留到后面再解释。第三个容易犯的错误是“为外部危机而创新”。就在我们团队不断折腾所谓“创新”的时候,智能手机和4G网络扑面而来,横扫世界,整个世界运行的速度急剧提升。这令我们团队不得不思考:这一趋势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微金融市场迅速从蓝海转变为红海,行业的严冬悄然而至,大多数行业内企业面临着生死大洗牌,而我们过去多年引以为傲的种种“创新”,并没有减轻我们的竞争压力,在行业最严酷的竞争到来之时,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令我们陷入了无限的焦虑。创新出了什么问题?经过团队的不断总结和学习,我们似乎明白了一些创新之道,即真正的创新必须是“为客户而创新”!创新的唯一逻辑我们前四年搞的“创新”虽然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但现在看来都不是真正的创新,更谈不上是什么颠覆式创新,充其量也就是些基于企业内部视角的“微创新”。一旦遇到真正的竞争,这些“微创新”并不能帮我们逃脱同质化竞争的窘境。后来,我们幡然醒悟,发现之前我们搞的那些所谓创新,原点定错了。我们之前的创新原点在哪里?在企业内部。所有创新都基于企业自己的小利益,都是“我能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我们很少,甚至从未真正跳出“我们自己”,从顾客的角度去创新,我们也很少去考虑我们的创新能解决顾客的什么痛点,能给顾客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价值。回想我们过去创新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创新来与众不同,就是想显摆一下我们团队有多厉害。做信贷工厂为谁?是为解决顾客的痛点吗?不!是为解决我们自己的痛点。大量零散的、非标准的数据,需要我们高效处理,需要我们有效地控制风险,难不难?难!干不干?干!怕不怕?不怕!就这么干起来了。乍一听,也挺激动人心的。但这并没有彻底解决顾客的痛点。还有飞侠体系,与顾客痛点又有几毛钱关系呢?我们所有流程的改造,所谓商业模式的再造,都是为了让飞贷如何比同行更好,流程更优化、速度更快、风险更低、表现更炫。然而,这一系列所谓的创新到底又为我们的客户和消费者带来了什么呢?不但我们,几十年来国内绝大部分金融创新都是遵循这个错误逻辑:基于自己,而不是基于客户。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罗列出来,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创新,更谈不上颠覆式创新了。痛定思痛,我们团队第一次迫不及待地想要挖掘客户在使用信贷产品的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痛点?其实,这些痛点并不难挖掘。这么多年来,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所有的金融服务从业者,早就知道这些痛点的所在,只是大家就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在沙子里,不愿正视和面对而已。选择,是力量还是暴力现代商业社会正在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历史上从未有哪个时代如此日新月异,但我们也发现,有一样东西是恒久的,它深藏在消费者的大脑深处,等待智者的开启。这就是消费者的心智资源,谁若掌握这一资源,谁就能从消费者那里获得认知优势,从而被消费者选择,我们把它称作“选择的力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消费者更大的选择权利。如果一个企业的创新不能通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获得消费者的认知优势,不能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他们就会弃你而去,他们的选择权利就会转变成对你的“暴力”;反之,你若通过创新,顺应他们的认知,解决了他们的消费痛点,就能赢得他们选择你的力量。这种力量弥足珍贵,拥有它,你才拥有核心竞争力。而多年以来,绝大部分传统的金融机构,因其垄断优势,而不懂得去敬畏消费者的选择权。所以,金融行业的创新大都停留在“微创新”的层面,令整个行业陷入低端的同质化竞争之中。过去我们也没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才是竞争的终极之地,总把精力集中在企业文化、内部管理、流程优化等方面搞新花样,浪费了无数精力和资源,等到行业竞争来临时,仍然束手无策。现代商战就是“人心之战”。现代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通过分析竞争格局,结合企业自身的客观情况,确立符合自己的准确定位,即确立你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然后围绕这一定位来进行企业各种资源的配称,最终获得消费者的选择力量。一旦明白这个道理和逻辑,企业的创新该如何展开就有了准确的方向。所以,一切不围绕消费者认同和选择而展开的创新,都是自娱自乐!获得消费者选择的力量才是“道”,围绕这个“道”的所有经营动作和创新,都只是“术”而已。金融信贷客户的五大痛点既然以顾客为原点,首先必须弄清楚金融信贷领域的客户痛点到底在哪里。我们团队通过调研总结了五大痛点:一、申请难。如果你有资金需求,要申请,首先你得准备一大堆纸质材料来证明自己:注册资本多少、年销售额多少、利润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抵押品、有没有担保,等等。有时候资料不符合要求,还得反复补充。而且你得在银行上班时间,多次前往指定的营业网点递交申请资料。二、获批难。好不容易将申请资料递交上去了,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短则半个月,长则3个月到半年。这期间没准儿还要找找关系,喝喝酒,搞各种公关。可是哪个想的人不是急着用钱才去申请的?三、用款难。好不容易批下来了,那就赶紧放款呗,可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有时候还要看有没有信贷额度。如果遇到政策紧缩,对不起,即使审批下来了也得等等再说。有时候,你还得接受一些用款的附加条件。比如,你可能需要按照的一定比例,预存一部分资金或者事后留存一部分资金。再比如,既然我在上支持了你,你也得在其他方面支持我完成业绩,要不买点理财产品?买点保险产品?各种式销售接踵而至。有时,你会小心谨慎地问上几句:我能选择期限吗?不行!我能先用部分提款吗?NO!我们只能提供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四、还款难。很多人会想,还款总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哎,我们就来看看,还款到底难不难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有时你的资金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宽松,为了降低借款成本,你一定会想,我能不能部分提前还款,甚至是全部提前还款呢?当然还是不行!为什么?人家只提供固定期限的产品。有时候也许网开一面,同意你提前还款,但得收你违约金。如果不还,你一边要将冗余的资金存起来,一边还要支付较高金额的成本;如果还了,则要支付违约金,而且下次用款时,不知道还能不能借回来。五、再借难。当你很有信誉地结清了,而下次再需要资金时,对不起,一切又得从头再来,又得重新提供一大堆纸质证明材料,哪怕大部分资料以前提供过。有一首歌叫《从头再来》,就是最好的背景音乐。这就是中国的信贷环境。总之,一个字——“难”!对手给了我们创新勇气和机会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终于敢于面对现实,直视消费者的痛点;我们那些众多的竞争对手,还在把头埋在沙堆里,对消费者的痛点视而不见。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的创新勇气何来?正是竞争对手给了我们勇气。金融的信贷领域痛点为什么那么多?为什么那么难改变?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传统金融领域真正创新的动力不足。传统金融机构所处的竞争环境极其特殊,这一点我在这里不便多讲,总之,即使不创新,它们的日子过得也很滋润。其次,传统金融领域真正创新的难度太大。我要强调的是,这个难并不是创新本身有多么难,而是难在创新所必须具备的系统性环境、组织环境和服务意识环境。传统金融机构不乏才俊和极客,但是要想创新成功,你必须解决组织问题、系统性问题,集体换脑。而这会让他们望而生畏。有人一定会不服气,金融领域的创新不是层出不穷吗?是的,是有很多创新,但绝大部分是从金融机构本身利益出发的创新,很少有从客户利益出发的创新,这些创新充其量也就是一些微创新。有人还会不服气,你说传统金融机构日子过得滋润,它们的员工不是一样很辛苦吗?我的回答是,舒服的是传统金融机构这个行业,苦的却是他们的员工。原因很简单,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整个行业很滋润,但因为滋润,才会陷入同质化竞争,因为同质化竞争,才会令员工累。移动互联网使真正的创新成为可能金融的信贷领域痛点如此之多,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大多还只停留在微创新上,我们团队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在信贷领域里引领一次真正的金融创新呢?我们难道不可以完全从客户利益出发来设计信贷产品吗?我们团队自创业那天起就相信万事皆有可能,从不自我设限。试!必须的!怎么试?风口又在哪里?我们了解到,中国已经把“互联网+”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正在“秒杀”我们旧有的生存方式。无论是出行、餐饮、购票,还是医疗、教育,甚至是政府公共事务,都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金融行业也概莫能外,支付宝、余额宝等各种“宝宝”的出现已经令消费者受益。移动互联网是个暴风口。既然我们确定了方向就在金融的信贷领域,既然我们找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暴风口,那就开始干吧。经过一年多的日夜奋战,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2015年10月21日,我们终于站在了国家会议中心的台上,向大家宣布:一个崭新的金融品牌“飞贷”从此诞生了!飞贷的第一款完全基于客户利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贷产品正式上线了!飞贷发布会的主题是“五分钟改变世界”,有人说我们“吹”,下面我就来谈谈飞贷是如何在五分钟内改变信贷领域这个世界的。一、申请:随时随地。飞贷产品的第一个特性就是“随时随地”。有融资需求的用户,只要下载并打开飞贷App,就可以享受到飞贷提供的不受时间限制的融资服务。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在下班时间,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在节假日,任何时间,只要你有融资需求,都可以通过飞贷解决。其次,你可以不受空间制约。无论你是在家里的沙发上,还是在旅途的大巴车上,只要你有融资需求,都可以通过飞贷解决。你不需要去指定的营业网点,也不需要排队,更不需要准备一大堆纸质证明材料。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某个晚上,一个小企业主成功地拿下一个项目订单,项目马上就要启动,并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定金,但资金一时难以周转过来。向传统的金融机构?人家已经下班了。我们还可以想象另一个场景:你在国外旅游、购物,信用卡刷爆了,这时你又看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想买下来,怎么办?向银行借款?显然不可能。但是,只要你的手机中有飞贷App,点开就可以申请。二、用款:随借。我们去,是因为有资金需求。但我们的每一次资金需求,无论是从金额上,还是从期限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飞贷在用款方面,赋予了产品“随借”的功能,允许飞贷的用户在获批的额度之内,自主确定每次用款的金额和期限。我只举一个例子,当你通过飞贷获得了30万元的额度,今天你只需要10万元,那你就提10万元,如果下一个月再需要10万元,你就再提10万元,再极端点,第二天就需要10万元,那你就再提10万元,飞贷产品的设计完全可以支持到这一点,而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要你在飞贷平台上还有可用的额度。三、还款:随还。“随还”意味着你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部分或者全部提前还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任意延长还款期限或者缩短还款期限,你甚至还可以任意选择还款日或者事后修改还款日。这样做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好处呢?客户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部分或者全部还款,而且不被收违约金,还可以按日计息,甚至可以随时又借回来,这实际上是令客户大大降低了资金的占用成本和使用成本。其实,客户的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表面的借款成本,一个是隐藏在背后的还款成本,二者共同组成了的综合成本,即的实际成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会更清晰一些。某企业老板原有30万元,后来因为货款回笼进账15万元,但他下个月又随时可能需要资金,而他现在的实际资金需求就是15万元。如果不能随时部分还款,你就只能一方面闲置15万元资金,而另一方面又需背负30万元的利息。相对于15万元的实际资金需求来说,他其实承担着双倍的成本。而飞贷产品的“随还”功能,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次,“随还”还包括任意调整还款期限,也就是说,我们不仅给飞贷的“随还”赋予了部分或者全部提前还款的功能,还叠加了任意延长还款期限或者缩短还款期限的功能。这些灵活的设计,让客户最大可能地实现财务自由。我只举一个延长还款期限的例子。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都会出现一些突发的事情,一些幸福的烦恼,可能打乱我们的财务计划和安排,比如说突然有了一些较为大宗的消费需求,像买房、买车、结婚,突然怀了宝宝,甚至突发奇想,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等。出现这些情况时,本来可以轻松应对的月还账单,可能变得沉重起来。飞贷设计的任意延长还款期限的功能,一下子可以让你的月还金额下降几倍。幸福的烦恼,这时就只剩幸福没有了烦恼。最后,“随还”还意味着你可以任意选择和调整还款日。飞贷产品随意延长和缩短还款期限的功能是针对期数的,也就是可以在月份上任性。可不可以再任性一点?可以!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有房贷或者信用卡的还贷经验,我们都知道,在确定具体还款日期时,要么是合同的签署日,要么是金融机构自己确定的某个固定还款日,客户没有任何主动权。我们在设计飞贷产品时,把这个主动权交给了客户。你既可以选择合同签署日,也可以根据你自己发放工资的实际状况进行任意选择,灵活管理自己的清算日,减少因账户头寸管理不善而无法自动还款的失误,避免它影响你在人行征信中的信用记录。你们听着觉得我这像是在做产品介绍,其实我想说,“随时随地,随借随还”只有八个字,支撑它的却是我们团队一年多时间挖掘出的无数个产品应用场景和细节,每个场景及其细节都隐含着客户的痛点。只要将心比心,你便会发现客户的痛点和需求是无穷尽的,所以,我们并没有驻足在“随时随地,随借随还”这些功能,我们希望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更多的方便。四、一次授信,终身使用。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会员证、积分以及一些证件,包括护照、通行证等。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大多数都是有期限的,或者有次数限制的?我们是不是经常想,如果这些卡和积分不过期,不用到期之后重复办理,那该有多好!航空里程积分不过期好不好?当然好!不过期好不好?当然好!护照、通行证不过期好不好?当然好!移动通信的积分不过期好不好?当然好!每个月的流量不过期好不好?当然好!基于这些痛点和需求,我们把飞贷设计成“一次授信,终身使用”的信贷产品,让它成为你身边的备用金,随时在你的身边,永远不会离开你。而且,当你不提款时,不产生任何费用。当然,有人会问,如果一个人的信誉发生变化之后,他的飞贷额度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我们会在飞贷平台上不断积累你的还款行为数据,同时也会定期更新你的其他信用数据,依此来调增调减你的飞贷额度,调高调低你的成本。随借随还的融资权,才是真正的!前几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一位叫尤努斯的孟加拉人讲过一句话——融资权就是。这句话对我们团队影响非常大。当初我们进入这个行业,就是由此出发的。我们相信,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权利,那就是随借随还的权利。然而,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融资权,飞贷金融这次的创新做到了,我们可以对尤努斯“融资权是”的观点加以延展,将它更加具体化成为——随借随还的融资权,才是真正的!金融服务,不创新就灭亡!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全球知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老先生,在1999年说的一句话:“金融服务,不创新就灭亡!”他在《下一个社会的管理》这本书中写道:其实,金融业从20世纪70年代往后,就已经非常缺乏创新了,这是全球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那么在中国,情况就更加严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客户几十年来得不到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整个行业缺乏真正的创新,给消费者留下了很多痛点,这就是我们创新的机会,也是我们创新的动力。我也想告诉大家:自从我们走向这种真正的创新,企业开始有了一些明显变化。创新方向明确,管理越来越轻松,顾客越来越认同,业务增长越来越快,这就是真正的创新带来的威力。真正的创新才会带来差异化,才会令你摆脱同质化竞争。否则,你的那些创新就像我们团队前四年一样,顶多可称为微创新,它们提升不了你的竞争力,只能延长你生存的时间,却无法挽救你的生命。真正的创新,门槛很高,这个门槛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甚至不是资源,它是什么呢?是你的观念,是你对创新背后逻辑的认识,是你是否认识到:一切创新都应源于客户的痛点。我还想特别强调的是,2012年我们已经知道了创新的逻辑,但践行之路走得异常艰辛,要解决组织架构的问题,还要解决团队大脑的问题。为了保证整个创新团队思想高度一致,我们把所有团队成员都带到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定位”课堂,让他们真正接受这种创新的逻辑,一切以顾客的认知优势为出发点。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另类的思考,谢谢大家!

  一说到传统的金融品牌营销,难免让人联想到稳重老派的国有品牌形象。的确,金融行业大多是以“温情走心”的广告路数,去建立消费者的品牌信任感和友好度。

  但是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时代主力,他们作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头号玩家,对于煽情的套路早已见怪不怪,千篇一律的情感营销不仅会造成“审美疲劳”,还会造成品牌伤害。

  圣诞看到的这个营销案例一反金融品牌居高临下的“助力梦想、打情感牌”式常规套路,创塑了一种与年轻用户沟通的“陪伴”语境,无论是梦想、坚持、初心、善良、真实、财富,只要是你守护的,都陪你一起守护。

  前行的路总是充满风雨,你明白自己所付出的每一次努力、坚持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不奢求别人的理解,你说:管他们呢,我知道自己最棒。

  美好的承诺会随着时间飘散或减轻份量,小小的积累却能随着时间增长,你的努力如此,别忘了财富也同样如此。

  这组海报是融金宝在2019年到来之际,向所有用户传达的一份承诺。人生总是有很多选择,我们可能会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法遵从本心去选择,许多事情都因此失之错臂。融金宝就是要填补所有消费者心中的那份不安全感,当你想选择善良、选择远方时,别怕,融金宝一直在默默守护你。

  对于这种“为自己考虑”的品牌,消费者肯定不会抱有恶意,反而会想要去亲近。秉承着积极包容的品牌胸怀,不知不觉中融金宝就拉近了所有消费者心中的距离感。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过去的几年,在行业乱象漩涡中,大部分平台寻求曝光量,但鲜有品牌理念和文化的支撑,品牌竞争呈现同质化现象。

  对于互联网金融品牌来说,只有洞察到之前未被察觉到的消费者需求,找到自己的品牌特色,传递给消费者不一样的品牌情感主张,这样才能真正被大众接受并认可。

  之前轻松筹拍摄的泰国广告“我宁愿你一辈子都用不上轻松筹”,虽然被很多人称之为“式广告”,但其传达的品牌价值观还是打动了不少的用户。

  人人贷8周年之际,以“不希望你借钱”为核心拍摄了一支广告,与轻松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样的别具一格的创意,总是很容易就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次融金宝的这组海报也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向用户传达一种充满正能量的处世哲学,并且以自身作后盾,守护所有消费者心中的柔软与梦想。

  这样的广告文案都普遍偏“软”,能用最轻松的方式从心理上打破人们对品牌的防线,继而拉近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对品牌们塑造良好的品牌价值有很大的帮助。此次融金宝通过传达一种无私包容的守护精神,不断去积累良好的口碑,相信会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融金宝作为一家金融公司,由于多起关于网贷平台负面新闻在社会的散播,大众对于此类品牌都有较高的心理防线。要获取大众的信任,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与独特之处。

  从营销手段上来看,在互联网爆炸式发展之下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营销手段不断的快速迭代,而唯一能够被不断延续和加成的是品牌文化。

  同时,在健康有序的网贷行业中,拥有品牌文化等软实力或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融金宝便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深入贯彻到行动中,此次以“守护”作为切入点便是在增加品牌的内涵,以一种守护者的形象去靠近消费者,这样一种安全的存在恰好可以打消用户的顾虑,可谓对症下药。

  我们身处文化的浸淫之中,每个人都有着文化的价值体现。而且现今社会品牌众多,大众不可能会记住每一个品牌。只有用心去与消费者碰撞、融合,帮助受众获得一种自我实现,这样的品牌才能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中,而不是水过留痕。

  文化软实力浸透在每个品牌中,每个品牌背后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殊的故事。而融金宝的故事还在上演,一起期待它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友情链接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扫一扫关注bat365中文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Copyright © 2012-2023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琼ICP备202014528号